登山个人户外装备到底要带些什么?

分类:徒步 |热度:3887 ℃

很多第一次登山的新手会问一个问题,到底要准备哪些衣物装备呀?这个问题真不小,凡从头到脚、食衣住行会用到的东西都被称为装备,其实每一种行程路线所需的户外装备不会完全一样,至少季节不同,需要的衣着就不同,但是相同的是缺一不可。依重要性来看,可分为最基本的个人装备与团体装备,至于技术装备,一般来说使用率不高,暂时不是新手需要考虑的。

所谓个人户外装备,就是每个人都必须各自拥有的东西,包括服装系统、人身配件、鞋袜系统、 宿营、收纳与背负、照明、餐具、饮水、登山杖、通讯、药物、刀具等。

服装系统

登山活动指的服装,和一般日常休闲生活的穿着差异极大,一般休闲旅游的服装虽也有些机能性,但是原则上并不适合登山活动使用,而登山用途的服装却足以应付一般的休闲场合,只是有些款式看起来过于严肃专业,可能在某些轻松的场合也显得不太协调。但是近年新一代的服饰设计,尤其是来自欧美的专业户外品牌,也许用料材质未必最顶尖,但是设计新颖流畅,不只是符合运动人体工学要求的立体服贴与超强机能,无论是剪裁、配色、主副料的应用,几乎已致化境,达到既美观又时尚,不但适用于严苛的山野环境,在都市里也有一部分喜爱户外潮流的死忠者,非常乐于追逐这些户外品牌所推出的服饰。

一趟登山行程需要准备的衣着类包括:贴身内层衣裤、保暖中层夹克、防雨外层夹克、防泼水软壳夹克、防泼水长裤(或短裤)+遮阳帽、头巾、手套、羊毛袜等。随着季节、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料或相应的设计。大多数的行程除了贴身内层衣裤和袜子可以身上穿一套,背包里多带一套之外,其馀衣物只要一件就好,视情况决定穿脱。

每一层服装的用途各自不同。

人身配件

头上的帽子或头套、手部的手套,种类也非常多样,主要是为了保暖或抗风、抗紫外线等用途,同样也区分季节,因此有不同材质可选择,种类极多。有些采用防水透气材质,适用于冬季或是较恶劣的天气。

防水性的要求在山区活动是必须的,但这并不代表每一顶帽子或手套都要防水,而是必需区分防水或不防水。如果帽子的材质能够防水,则必定只能用于严寒的冬季高山,因为运动状态下这样的帽子应该不够透气,会使人感到闷热才是,只有在飘雪的冬季山区使用还不错。头部的保暖非常重要,所以除了帽子之外,头套也是很常用的一项配件,毛料或化纤材质均可,舒适性都很不错,一般来说以化纤材质的重量较轻,也比较快敢。除了避免冻伤,高山上经常也要防止晒伤,所以一顶防晒透气的圆盘帽很有必要,使用的时机其实比保暖用的帽类更多,或是轻薄快干的头巾也可以。对有些流汗量大较怕热的人来说,头巾是比帽子好用一些,除了可以擦汗之外,较不易让眼镜起雾(帽沿有时会让额头的热气散得较慢导致眼镜起雾)。

冬季的高山如果手套湿透,双手很容易冻伤,但是戴着厚重的滑雪手套当然不是好方法,最好是准备一双不防水但是足够行进间保暖的耐磨透气手套,必要时再套上一双防水的不保暖外层手套,这样大概足以应付多种地形场合。如果极度严寒的季节,当然就要再额外携带一双能让双手在夜晚的停止状态下也能保暖的厚手套(未必要防水)。

绑腿是用于防止地面上的泥土、小石头掉入鞋筒内,或是防止积水溅起的水滴流入鞋内的小装备。当雨中行走时,绑腿必须是在雨裤内,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雨水从裤管流入鞋内,而且必须穿着确实(绑腿未必绝对防水)而不是把绑腿围住小腿就算了。如果绑腿使用正确而鞋的防水性能正常的话,就算没有穿冲锋裤,只要是穿着防泼水性良好的长裤(长度足以覆盖鞋筒不会因为行走的动作而拉高至鞋筒以上),也不容易让雨水流进鞋内。

鞋袜系统

要试穿一双登山鞋,必须将袜子、鞋垫一并考虑。因为登山行程的路程长、负荷重,而且路径崎岖,许多地形的踏点甚至只占鞋底面积的一点点边缘,鞋底没有足够的硬度是不行的,此外,还必须能够防水与透气。不过这些都是一双鞋的物理性能,当脚掌套进鞋内,是否合脚则与鞋内的空间、脚掌与鞋垫的接触面有很大的关系,是否足以应付上述的野地实际面临状况,就看鞋、鞋垫、袜子三者之间的搭配了。假设尺寸正确,这三者的搭配也没问题,那应该会很舒适才是。通常采用高筒设计,使用全皮面搭配PU中底、橡胶大底,是高级登山鞋的必备要素。

但是一般登山鞋内附的鞋垫,都只能算是聊备一格,真正好穿的鞋垫,不但寿命比鞋体、袜子更长久,也能大幅增加穿着行走的舒适性。这样的鞋垫必需考虑到人的脚底弧面,以及脚弓的高低,所以挑选一双好的鞋垫符合自己的脚底,重要性应该和挑一双登山鞋差不多。

至于适当的袜子,不只是厚度,更要讲究的是脚部受力的位置是否有够紧密的编织,关节的位置是否有更好的弹性,一双好袜子有三个主要条件,避震、保暖、透气,利用理想的材质,透过编织的技术,可以达成这三个目的。

宿营

睡袋是绝对必要的个人装备,睡袋的外型和内部的填充材料决定的保暖的效率与收纳后的体积,内容物有羽绒和化纤二种,羽绒的效率比较好,相同保暖度的条件下也比较轻,但是羽绒较不易照顾,湿了以后会完全失效而且很难干燥,所以使用必须非常小心。另外,登山用和一般露营用的睡袋设计理念差很多,不宜混用。外型如同木乃伊般的睡袋才是登山用,家庭露营活动的型态则会使用信封型睡袋。

睡袋的蓬松度越高重量就越轻,蓬松度以”FILL POWER”的数字大小代表等级,这不是羽绒的重量或者羽绒的份量,这指的是羽毛的蓬胀系数,这些数字代表着一盎司羽绒所可以膨胀充满的体积,650代表的就是可以膨胀到650立方英寸,以此类推。膨胀系数愈大表示羽绒中所能囊括的空气越多,保暖度越高,而相对的重量也就较轻,这是选择羽绒制品很重要的数据(羽绒服亦然)。

但是只靠睡袋是无法睡得安稳的,先不讨论是睡山屋还是帐篷里,无论如何都必须搭配睡垫才能睡的安稳与保暖。“热”的隔绝主要是靠空气,睡袋内的填充材料(羽绒或化纤)蓬松后的空隙,就是为了留住被体温加热的空气,睡袋的隔间结构是为了让这层热空气不要太快流失,以及维持填充物的稳定。但是当我们躲进睡袋之后,背部的填充物会被我们自己的身体压扁,其实是没有保暖作用的,此时就必须依靠睡垫阻绝来自地面的寒冷。睡垫有充气式结构和发泡物二种,无论外型为何,目的都是一样,但是登山用途当然是要讲究轻巧,所以会尽量缩小体积,展开后通常是与肩同宽,长度则和睡袋一样是有尺寸规格的。

至于使用睡袋内套有二个好处,首先是因为睡袋不易清洗,所以我们在进入睡袋之前,最好先将身体钻进睡袋内套然后再进入睡袋,这样睡袋比较不容易被我们自己的身体搞得又脏又污,毕竟大多数的登山过程是无法洗澡的,睡袋会脏通常是使用者的身体本身所造成(所以还是尽量不要使用公用的睡袋比较卫生)。第二个好处是睡袋内套本身能够增加保暖度,可以让睡眠的热效率更好一点。而睡袋内套本身的材质容易清洗,多数是和排汗内衣的材质相同,或是使用其他材料,像是丝质之类,但是不管什么材质,当然是越轻量体积越小为佳。

收纳与背负

并非把所有的物品全部塞进背包里就算是收纳喔,而是要先将所有要携带的物品摊在眼前,若真的要携带这么多东西,势必要有效率的收纳,才会让背包打包完毕后重心稳定、外型整齐,并将背包套完整的包覆整个背包。因此,先将所有物品分类,以适当大小的防水或抗水收纳袋包好,再依照拿取的顺序一一放置于背包里。原则是越轻的放越下面,越晚用到的东西也放愈下面,因此,一定是先放置睡带、睡垫等物,再来是备用内衣裤、炊事用具、粮食、帐篷、保暖夹克、摄影器材等依序收纳放置于背包的主袋内,而冲锋衣裤要放在随时可以轻易立刻拿取的副袋(或前袋),一旦雨势变大决定穿冲锋衣时,才能立刻拿到。头灯、行动粮、手套、帽子、药品之类的东西要放置在顶袋,一个正常的背包一定有水瓶、登山杖等物的固定收纳的位置,必要时还可以运用织带与扣具额外再加挂其他物品,例如雨伞、外帐等。

因此,你需要好几个小型的防水收纳袋,将上述物品分类收纳完毕后,逐一全部放入大背包里。另外再带一个小容量的登顶包,在登顶的那一天带着当天需要的物品。只要调整正确,你的背包应该是重心在肩部下方,并贴近身体,大部分重量依靠腰带稳固在髋骨的位置,肩带只是让背包更稳固的“穿”在身上。

至于背包容量要多大,就看要带多少东西了。通常夏季的四、五天、有山屋的大众行程大约40-50L应该够,同样行程冬季的话会需要稍大的容量,因为衣物、睡袋等会较厚重一点,大约55-60L够装。需要扎营过夜、又喜欢吃好的、又要玩各种主题摄影的话,恐怕随便都要75以上的容量才够装了。

照明

这里指的是头灯为主,通常是同时具有主灯与副灯的设计,并且能够防水,亮度大约在130流明以上。并不一定要愈亮愈好,其实流明数越大就越耗电,体积也越大。通常高山的路径较清晰,习惯摸早黑登顶的人,在天亮前的一片漆黑山区160流明已经很好用了,在地形複杂的中级山摸黑也许需要更强一点的亮度,但应该尽量避免发生这种状况。另外,头灯这种东西什么时候会坏掉很难说,既然体积不大,就带二个吧,一个留者备用。

现在的LED头灯省电效率比过去的好非常多,进步的速度很快,体积也越做越小,加上可重复充电的电池也愈来愈物美价廉,头灯已经不是很昂贵的户外装备,但是非常实用,也不太容易坏,其实不需要买太过廉价的次级品。

餐具

不要携带体积大又重的碗,应该选用轻量有握把的大容量金属杯,吃饭、刷牙、取水都靠它,容量大约以能够装得下一碗泡面的容量为佳。钛金属最好,质轻强度高又容易清洗,但是价格昂贵,也不宜直接放在炉火上烧烤。铝合金次之,强度虽稍差但是也很轻,现在有些铝合金强度也很够了。塑胶餐具也愈来愈多,而且很便宜,也是不错的选择。筷、匙、刀、叉等餐具也是上述材质都有,但是也不必全部都带吧?视饮食习惯带个一、二把应该就够了。

饮水

大约800ml的水瓶是很常见的规格,塑胶或不锈钢制品都很常见,也可再多带一个保温钢瓶,但是不必太大,通常是能够装得下便利商店卖的咖啡即可。当然不只是装咖啡,只要是需要热水的冬季,带著一个保温钢瓶很好用的,泡壶热咖啡休息时来一口,很不错的享受。

有些人会使用水袋搭配吸管,好处是可以边走边喝,不必停下来拿水壶与放水壶,而且冬季时藏在背包内水袋里的水较不易结冰。但是缺点为你看不见水袋里的水还剩下多少,而且清洗比较麻烦。

登山杖

使用登山杖除了可增加使用者的平衡;扩大支撑面以及止滑之外,使用登山杖来穿越崎岖的地形也比较舒适,上坡时可让腿部的肌肉轻松些,长距离下坡时也能减少膝盖的负担,必要时登山杖还可以用来支撑外帐;或是用它来探索草丛等,某种程度上它算得上是手臂的延长。使用登山杖让手臂的力量协助双脚推动身体向前、向上,并在下坡时帮忙制动,尤其是背著大背包长途健行时效用更为明显。不管是那一种形式的登山杖,都能提供上述的功能,不过既然是登山,还是选择登山用的款式比较适合,一般中老年人散步用的那种,握把的形式较不利长时间的登山活动,而收折后的长度越短,当然就越方便携带。

有一种常见的使用错误,就是新买的登山杖通常会附一个软橡胶的杖尖护套,这个护套主要是在还没有伸展开登山杖时,或者当要把登山杖固定在背包上时,以这个软质橡胶套套住杖尖,以免坚硬的钨钢头造成危险或是损坏背包或背包套,要开始使用登山杖时再把此橡胶套拆下。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时忘记或不知道要将此护套拆下,直接以此护套着地,当然会因为施力而将这个套在杖尖的护套刺破,而且也失去杖尖的抓地功能。

通讯

以前的手机都没有现在的智能手机厉害,现在的手机不只是通讯工具,也可以利用GPS功能定位、依循事先下载完毕的路线航迹,使得手机成为具有导航功能又可以通讯,又可以拍照,有些山头上甚至有4G信号可以发微信朋友圈签到,已成为必备的好用器材,但缺点是大多数手机并不防水耐摔,也颇为耗电,需要携带额外移动电源,所以非必要时,还是关闭wifi功能比较省电。

药物

除了意外伤害之外,大部分会在高山上需要依赖药物时,多半是个人用药的需求,但是在高山地区使用药物,必须经过医生许可比较安全。尤其是高山症药物的用药安全其实备受质疑,例如“乙酰唑胺”就不是每个人都可吃的药物,做好高度适应,行程规划合理,不要短时间上升过高过快,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避免高山症的根本办法。

刀具

工具刀非常好用,多半也非常耐用,有些多功能刀具的妙用非常多,最经典的就是瑞士军刀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是许多老人家爱用的玩意儿,当然还有很多种多功能小刀也是不错的。除了小刀以外,有些行程带一把大一点的开山刀在披荆斩棘时就得靠它,在溪谷扎营露宿时,需要劈砍干材时最好用的也是它。

以上户外装备都有的话,表示你已经进阶到一定程度,如果不齐全,其实应该要尽快补齐,让户外登山活动更安全也更舒适。如果全部都没有,那最好不要独自一人就上山,这样的你即使买齐了一切户外装备,也还是强烈建议跟着老驴一起走,或者参加信誉良好的登山队伍,这些安排好的的大众行程是比较安全可靠的路线,待走完多条经典户外入门路线之后,再尝试进阶多日的纵走行程,是比较好的选择。

声明: 买户外 定位于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提供精心挑选促销户外装备以及促销信息。驴友从户外装备的品牌,价格进行筛选决策,为你节省出宝贵的时间。 买户外为你推荐最好的户外装备品牌、户外用品品牌,告诉户外用品哪个牌子好,是你选择户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参考户外网站。 玩户外,上买户外! 本网站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由于受条件限制,如有未能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或作者不同意该内容在本网站公布,或发现有错误之处,请与本网站联系 (本网站电子邮箱为help@maihuwai.com),我们将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时予以更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点此投稿

0条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姓名 (必填)
邮箱 (必填)
网站

暂时木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