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登山装备的介绍,超轻量登山野营的一些技巧

分类:徒步登山露营 |热度:987 ℃

登山装备零零总总,这个部分要带大家认识各种装备基本的规格,并提供一些户外装备轻量化的技巧。

必备登山装备的介绍,超轻量登山野营的一些技巧

包含的内容罗列如下:

(一) 衣:穿着和雨具

排汗衣、保暖衣、软壳和硬壳(冲锋衣)、鞋子

(二) 住:营帐和睡眠

营帐、营绳、睡垫、地布、露宿袋、睡袋

(三) 行:背负系统和打包

背包与背负系统、打包的技巧、背包防水

(四) 食:炊具和食材

锅具和餐具、燃料和炉具、米饭的估量、三餐食材原则、净水装置

(五) 其他

衣:穿着和雨具

必备登山装备的介绍,超轻量登山野营的一些技巧

一般登山者在衣着上采用三层式穿法:排汗、保暖、防水。另外通常还会有备用衣物,若能接受多带一套干净的衣服在睡觉和下山时穿会格外舒服 (看个人抉择)。以下分别介绍这些衣物。

1. 排汗衣

内搭的衣物通常就是排汗快干的衣物,平常的运动衫对于一般行程就很够用了,若要更快的排汗也有像Power Dry等两层纤维的机能材质;也有些人在天气冷时会选用羊毛。而在溯溪或冬天较冷的话则建议Power Stretch或类似结构的C-Thru等布料,不但材质有弹性,在湿掉后还有保暖能力,很适合溯溪使用,但这个材质不是特别耐磨,溯行攀爬时只能看个人造化了…

2. 保暖衣

保暖衣可依材质粗略分为羊毛、羽绒、刷毛、超细纤维等数种,以下分别简单介绍:

(1) 羊毛:羊毛的触感很好,但收纳压缩性低、快干性不佳、不好清洗,且重量较重。

(2) 羽绒:是最轻量又保暖的选择,羽绒衣常说的FP (fill power) 指的是膨胀系数,美规的定义为1盎司 (28.3 g) 的羽绒所能膨胀的体积 (立方英寸,1 in³ = 16.34 cc),而欧规则是用30 g羽绒量测,因此差了1.04倍。简单来说同重的羽绒,FP越高则膨胀越大,就能抓住越多空气,保暖力也比较好。另外绒梗比指的是羽绒所占的比例,美规或日规90/10代表有90%的重量是羽绒,在羽绒品质方面则是鹅绒比鸭绒好。羽绒的罩门是湿掉后武功全废,虽然各厂商纷纷在表布防泼水、甚至羽绒抗水等方面下功夫,但使用时仍须特别注意。

(3) 刷毛衣:虽然没有羽绒轻,但是较便宜,且快干、保暖,湿掉后仍有一定的保暖能力,有些较薄的款式也可冬季行进间穿着,然而收纳时压缩性较差。以Polartec系列的Wind Pro、Therm Pro等为代表。

(4) 超细纤维:为模仿羽绒结构的抗水化学纤维,在衣物潮湿时可拥有高达90%的保暖力,且兼具收纳压缩的能力。以Primaloft、Polarguard 3D较为著名,目前Primaloft的保暖程度可相当于600 FP的羽绒。

3. 软壳和硬壳(冲锋衣)

一般登山者穿着的防风衣主要是指软壳衣 (soft shell) 等具有挡风、弹性、透气、防泼水的衣服,在气候不太恶劣的小雨时拥有基本的抗候能力,穿着起来也较舒服,很适合一般郊山徒步或气候稳定的短暂行程,在微凉的天气,一件软壳加排汗衣就能出门,但面对较恶劣的环境则显得不足,由于软壳衣的功能很容易被取代,以轻量化的角度可以选择其他装备。

与软壳衣相对的则是具有较佳防水能力的硬壳衣 (hard shell),一般就是指防水透气材质的衣服,包括Goretex、eVent和各大厂牌的PU复合材质,这些衣服多半有做2或3层布的,3层布较保暖、耐磨、也较重。Goretex的纤维又有分Pactile、Pro、XCR等等级,有兴趣可自行查询。目前以耐用度来说,只有eVent有与Goretex竞争的能力,两者都是ePTFE薄膜制成,而eVent更加的透气,但相对也容易让热量流失。除了布料外,衣服的剪裁、调整袖口或腰围长度的松紧带、帮助散热的腋下拉链、置于胸前的口袋等都是选择防水冲锋衣的考虑。

4. 鞋子

在评估各种鞋子时,最重要的不外乎:抓地力、防水性、保护性、舒适度。一般的登山鞋是多数登山者的主流。登山鞋有分高筒、中筒、低筒,对脚踝的保护能力也不同,不过共同特色就是鞋底较硬,通常会搭配黄金大底,在岩面等处具有不错的抓地力,惟遇到烂泥巴后鞋底纹路可能会被填平,若有此情形需适时清理。一般登山鞋都会直接作防水,配合绑腿使用后防止雨水入侵。许多人说登山鞋不能完全防水,遇到过溪或水滩很麻烦,但正常来说水分子过不去Goretex布料的孔隙,且布料经过水柱压力测试,溪水或水滩都只有短时间浸泡,只要不超过鞋筒高度,鞋子都应该只有表布会湿而不会渗入。

最近越来越多SUL使用者倾向使用越野跑鞋。由于山径越野跑者需要在步道上奔跑,越野跑鞋的齿纹一般都较深,鞋底抓地力也会更好,此外不同于登山鞋整个鞋筒都很硬,其足尖处能够容易上弯,能增加活动灵活度,而横向和鞋跟的部分则加强支撑,防水表布也和登山鞋一样。唯一要注意的是重装下脚踝容易扭伤,这部份就要平时的锻炼来增加脚踝7个韧带的稳定性了

5. 特殊场景用鞋

溯溪鞋是在溯溪不可或缺的专门用鞋,大底能有效增加接触面积和对岩面的摩擦力,所谓水陆两用的鞋只适用于干净的岩质,溪中的岩石常布满青苔并不适合。溯溪鞋在一般的路面也还堪用,另外若在长天数溯溪后要从深山出来,不想穿溯溪鞋硬干下山的话我想越野跑鞋会是首选,相较于一双动辄1 kg以上的重装鞋,越野跑鞋只要一半的重量。

在雪地方面,登山鞋则是无可取代的,无论是踢步阶、攀冰等都只有它能胜任,注意若以后有兴趣攀冰的话可选购能上快扣式冰爪的冰攀鞋以免到时候需重新购买。若一般高山行程有些微遇雪可能,在没有危险地形的情形下,雨鞋套6爪、10爪冰爪仍然堪用,甚至溯源后溯溪鞋上6爪也还行,但这时就要特别注意暴露感,以及足部的保暖是否足够,以免冻僵了。

住:营帐和睡眠

必备登山装备的介绍,超轻量登山野营的一些技巧

1. 营帐

营帐的种类百百种,但先不论形状,一般可依据营帐的层数分为依据双层帐 (double-walled)、单层帐 (single-walled)、天幕 (tarp)。一般常见的双层帐多半是蝶式帐 (ridge tent) 或圆顶帐 (dome tent),结构上有分内帐和外帐,由于外帐通常会反潮,因此用内帐来隔开这层,选购时是否要考虑到是否为自立式或须要登山杖或营钉拉撑,因此就要考虑到附加物的重量,目前轻量化的双人双层帐篷已可到仅约1.2 kg的重量。

单层帐因为只有外面一层挡雨,因此没有前庭,且少了内帐很容易反潮,这时就必须搭配露宿袋使用,这种帐篷多是为轻量化而减少了内帐设计,常是蝶式帐或金字塔帐 (pyramid tent / tepee) 的设计。跟天幕的差别只在有没有底布的设计。

至于天幕 (flat tarp) 则是最受轻量化使用者欢迎的形式,也是目前使用的主流 (也就是平常说的外帐),又轻又好收,而且能够在各种地势上搭设,搭建时配合周围植被或该队装备而有不同搭建技巧,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此处不加多谈。若自行购买的建议选用cuben fiber等较轻的材质。而金字塔帐 (pyramid tarp) 也是一种方便的帐,只要一根登山杖就能架设,并且相当避风,惟湿气太重容易反潮,建议搭配露宿袋使用,否则一碰到四周的顶布就整个湿掉了。

2. 营绳

目前外帐所附的营绳都过长,长的营绳可能较便于固定,但营绳直接拿来绑固定点收短容易磨损,由于出队一般都会带短伞带或普鲁士绳,建议会先用伞带加一个勾环再连接到营绳,而营绳的长度应该要缩短,而营绳的材质也可改用深海钓线或Dyneema材质较为耐用且轻量。

3. 睡垫

一般是使用铝箔睡垫,全身单人的铝箔垫约150g,一般能满足在的三季需求,而其他比较常用的种类有泡棉睡垫和充气睡垫。在讨论充气睡垫时,常会听到所谓的R值,也就是热阻值,一般使用K•m²/W作为单位,可作为睡垫保暖力的参考。

泡棉睡垫可分为发泡和无发泡的,发泡的睡垫较软且能提供很好的隔热,150g的轻量化全身睡垫R值可达1.5,兼顾轻量与保暖,惟体积较大,可以尝试把他在背包内最外圈捲成一筒,较易收纳也能作为支撑;无发泡的泡棉较硬,R值也比较低 (视厚度而定,0.5 cm R值可达约0.7),但便于携带,同时可充作背包的背板,发挥一物两用的功能。另外蛋壳睡垫也是泡绵睡垫的一种,虽然也是好睡又保暖,但是体积很大不易收纳。

自动充气睡垫的内部填充有高弹性泡棉,重量较重,体积比泡棉睡垫小,但仍相较充气睡垫大许多。单纯的充气睡垫中由于内部空气容易对流,因此多靠内部隔间阻止对流,或甚至填充些微羽绒,这种睡垫轻量轻且收纳体积小,重量和R值则视不同厂商规格而异,目前最轻的半身充气睡垫约230g R值3.2,缺点是大多很贵,且容易戳破是充气睡垫共同的致命伤,但若要雪地扎营仍是不二之选,若喜欢在的勘察队使用就要多练练整地的功力了

在挑选睡垫时,必须要配合行程来考虑到隔热程度 (R值)、舒适性 (厚度、大小、孔洞)、底部纹路防滑、是否内建枕头、收纳体积大小等,这些选择同时也要和其他装备综合考量,像是其他保暖装备和该次宿营地的特性是否适合这款睡垫,或是使用半身睡垫的话另外的半身也许能垫背包或救生衣等。

4. 地布

目前常使用铝箔垫直接作睡垫兼地布,然而缺点是收纳不易,且有渗水的风险,常见有人外挂或破得乱七八糟;把大塑胶袋 (俗称大白) 割开则是容易反潮,但若有搭配露宿袋则不妨试试;而Tyvek材质的布料则是近来颇受欢迎的选择,不但轻量、耐磨、且相当抗水,价格不贵,收纳起来也很方便。

5. 露宿袋

露宿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风防水防潮,传统的露宿袋多为三层布缝制,具有很好的保暖功能,但重量很重,有些更有内置骨架,可在头部撑起来形成空间避免压破头部,称为露宿帐,这很适合喜欢到处露宿的人,但有了骨架当然就也少不了重量了;而只有一层防水材质 (如Goretex或eVent) 的则较轻,保暖的部份可以与其他自己的装备弹性搭配。另外在头部的部份有些能完全密合;有些有纱网防虫;另有些只有单纯开口,仍须搭配外帐使用,但在溪谷等潮湿的地方或用大白当地布时就仍很好用。值得注意的是,较薄的露宿袋其实是消耗品,睡觉时背部的摩擦会使防水层略为磨损。

6. 睡袋

睡袋的保暖填充材质和保暖衣物类似,以羽绒和化纤材质为主,由于填充量更大,因此两者的重量差异也越多。除了羽绒填充之外,一个850+ FP的睡袋几乎有一半的重量都在布料,理想的布料要防泼水、抗撕裂,因此挑选时睡袋的总重和绒重都要注意,高蓬松系数和低丹尼数的睡袋是最佳选择。

睡袋也有形状之分,常用的有信封式、木乃伊式、被褥式睡袋。信封式的睡袋虽然较不会有束缚感,但由于木乃伊式睡袋较贴身,保暖的效果也比较好 (很多厂商也针对睡袋的剪裁和布料有不同设计,有兴趣可以多比较看看)。而被褥式睡袋 (quilt) 较为特别,由于睡觉时背部的羽绒会被压住,保暖效果很差,因此quilt没有背部,就像一件被子,让你直接把睡袋直接绑在睡垫上,节省了不少重量,但必须配合充气睡垫或厚泡棉垫使用,且背部还是会比较凉只适合三季。另外也有部份睡袋设计是没有帽兜的,这部份就要自行搭配行进中使用的保暖帽,以一物多用的方法来省下多馀的重量。

至于要挑选适合自己和特定行程的睡袋就是一门学问了,更精确来说,我们要考虑的是整个睡眠系统要如何搭配。由于各家厂商的填充、隔间、表布、剪裁都有差异,实际保暖效果不好评估,因此睡袋上通常会标示舒适温度、耐冷温度、极限温度,这三个温度所设定的标准分别为:能让标准女性 (160cm / 60kg) 舒适入睡、让标准男性 (170cm / 70kg) 舒适入睡、让标准男性不致失温,这些数值则是用机器测量散热速率所得到的。虽然个人体质感受不同,但不同睡袋间的保暖效果仍值得参考。

最后再次强调,睡觉时穿上保暖衣物、睡垫的保暖效果、套用露宿袋、配合背包或救生衣作为地垫隔热、用剩馀衣物作为枕头、使用毛帽取代有睡袋帽兜等选项都能配合使用。另外有部分睡袋款式脚底有拉链,伸出脚站起来就能成为睡袋人,可以反过来把睡袋当作保暖衣,可能很适合早上无法脱离睡袋的人。总之,在每次行程中尝试搭配,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装备组合。

行:背负系统与打包

必备登山装备的介绍,超轻量登山野营的一些技巧

1. 背包与背负系统

一般的登山背包结构大致可分为主袋、顶袋、背负系统等三个部份,因此轻量化的背包也就会从这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重量的简化和设计的调整。许多大厂牌推出的轻量化背包只是改采轻量化材质,结构与使用方式与一般背包无异,这样的背包重量约落在1 – 1.5 kg,虽比一般背包更轻,但未发挥轻量化思考的精神。

为了达成背包减重的目标,背负系统和布面用量是主要简化的目标。多数轻量化背包只有简单的背负系统,包括改用铝条、泡棉条等作支撑,也常会省去肩带连接带或腰带连接带,有些款式的背负系统还自行拆装组合;至于完全无背负系统的背包就更轻了,重量可以轻到0.5 kg以下。由于简化背负系统,所以多数轻量化背包的背长是固定的,因此在采购时务必注意背长和腰带的范围。简化背负系统的代价必然是背负能力的降低,因此需要更好的打包技巧,由于完全无背负系统的背包在合适打包下的极限负重约 9 – 10 kg,若是长天数行程则需配合其馀装备的轻量化以免超出舒适负重范围。

为了要减少布面用料,多数轻量化背包只有一个大的单一主袋,而省去了顶袋的设计,顶袋的部份有时会改用网袋取代,然而网袋的耐用性较低,在植被攻击下很容易报废,因此若有此类需求建议要选网袋能拆除的款式,很多轻量化登山者也喜欢配合使用轻量化的侧背袋,便利性甚至比顶袋更高。除此之外,主袋上方也常有做延伸的束口袋或采用收卷式设计以利容量扩充。

2. 打包的技巧

背包的外型和重量分布是影响行走时舒适度的关键。打包的原则可以用ABC原则 (Accessibility, Balance, Compression) 来概括,具体来说,为了让腰部受力以及避免身体后倾,尽量要让背包重心维持在靠近背部中下段,因此底部先塞入像睡袋等密度低的装备,接着将密度高的重物置于靠背处,而前方则置入密度较低的物品 (例如保暖衣物),最后才在最上方置入行进间需取用的东西。由于轻量化背包通常没有什么隔间甚至顶袋,在打包时就要用塑胶袋或束口袋整理零散的物品,一袋一袋放入,熟练后仍能很快的拿到任何物品,另外像睡袋、衣服等物品则不见得要放进收纳袋中,这些物品能用来填满收纳袋之间的空隙,让背包打包更为扎实。

在传统的背包中有铝条或背板支撑包型,但对于无架式背包,我们需要利用各种装备为背包建构虚拟的框架。由于背负系统的简化,在打包时最重要的就是背部的平整,这时睡垫就很适合立于背部或在包内绕成一圈作为支撑,若有锅具等硬物的话也可以先把锅底朝背放好,背起来比较舒服 (题外话:常有人说无线电天线会刺破袋子,我觉得塞在背板间还满好的)。而如水瓶、营柱等长形坚固的物品可立于背包两侧,作为虚拟骨架支撑并稳定重心。在所有东西都收好后,稍微整理一下背包形状,再用压缩袋把背包压成一颗石头,这样你的背包就和有骨架的背包一样。(如果还记得点动物学,外架式、内架式、无架式的背包根本就像是外骨骼、内骨骼、和液压型骨骼)。

3. 背包防水

使用大塑料袋套在背包内对于一般行程是很好的方法,但如果有露宿袋的话,不妨就把露宿袋直接套在背包内当防水。而如果溯溪一般会打两层,但超过三天的泡水行程仍有可能让防水破功,因为若放了坚硬的东西,溯溪时再碰撞坚硬的石头就会很容易破掉,这种行程使用防水袋还是值得考虑。而对于睡袋等绝对不能湿的物品,使用家用衣物压缩袋能同时达到防水、压缩、轻量的效果,若不放心的话能多做一层防护 (当然相信自己装备且想要更轻的话就能省了),但在一般行程,利用上方重物的压力压缩而不使用睡袋压缩袋,也是一种把背包底部填满、扎实打包的方法。

而背包套是许多人会使用的装备,传统背包套的用途主要为防止背包遇雨湿掉和减少外挂物品勾到东西的机会,但事实上大雨时背包仍会湿掉,建议选用不吸水材质 (如cuben fiber) 的背包,并透过打包技巧减少外挂物品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不吸水材质的背包在溯溪时也显得特别有用。

食:炊具和食材

必备登山装备的介绍,超轻量登山野营的一些技巧

事实上,食材和饮水占了背包内大部分的重量,尤其随着队伍天数增加,所占重量比例越大。三餐自理的队伍,食物和炊具虽然能照自己安排,但锅具、燃料等重复携带并不符合重量分摊的效益;食材和饮水属于团体装备,因此需要领队和大厨对食材和需水有更好的掌控,属于较进阶与复杂的部分,(本文也只作最粗浅的简介,不然又可以再写一大篇…)

1. 锅具与餐具

轻量的锅具不外乎铝锅和钛锅,铝锅比较容易变形,但便宜轻量是个好选择,请大家对它温柔一点…;而钛的密度虽然比铝略高,但由于比强度 (specific strength,即强度-重量比) 较高,所以可以不用做这么厚,整体成品的重量可能略高于或略低于铝锅,但一般拥有较好的强度;然而钛锅的缺点是较贵且导热较差 (热导率约5.8 W/m•K,远低于各式铝合金),而由于多数人都得了没有吃米就会崩溃的绝症,因此若选用钛锅时建议要选有铝喷砂的款式,同时开火时还要不断移动锅身,以免产生中间烧焦边缘夹生的悲剧。

的餐具大多是带一个钢杯,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每个人都有烹煮需求的话,有些人可以改用塑胶容器较轻,而若使用干燥饭的话由于有随附的铝箔包装,有些人甚至不用带多馀的容器;另外行程中如果一直要烤吐司烤饼皮烤肉的话也可以携带轻量的烤盘,少带一个锅子,但一直烤东西较耗时;容器携带的大小和多少是随菜单调整的,因此菜单绝对是重量的关键。至于汤匙筷子视自己习惯可以择一就好,现在也有推出汤匙叉子合一的塑胶餐具。

2. 燃料和炉具

最常使用的燃料是高山气罐,在不考虑空罐重量时,瓦斯拥有最高的产热效率,每煮沸1 L的水约须15 g的高山瓦斯,以EPIgas的瓦斯为例,中罐 (最常用的大小) 一个约360 g,瓦斯净重约 230 g,因此一罐气罐约可煮沸15 L的水 (此数值随使用海拔和炉具与气罐的品牌而异),估量时保守也至少可以有10 – 12 L。高山气罐通常为丙烷 (沸点-42.1°C)、异丁烷 (沸点-11.7°C)、丁烷 (沸点-0.5°C) 的混合物,瓦斯使用的同时,由于汽化吸热会导致气罐降温结霜,因此雪季高山要特别注意适用温度。

使用气罐的炉具型态主要有蜘蛛炉和登顶炉两种,重量当然是登顶炉较轻,缺点是撑不了大锅,但的锅子最大其实也才3.5 L,不防额外带个支撑架或选用支架较宽的款式仍能使用登顶炉。最近也很流行使用快速炉,虽然重量重很多,但加热速度很快且较省瓦斯,要在长天数的行程中才能凸显出其长处。另外,在开火时使用铝箔做的自制挡风板也能增加能量效率。

轻量化使用者也有其他燃料选择:酒精炉、固体燃料、柴火炉。酒精炉使用酒精膏或固体燃料,若只使用冲泡食品的话只需要加热煮水,用酒精炉即足够,虽然燃料效率不及瓦斯,但由于没有空罐重,综合起来反而较轻,当人数或天数增加时,累积的空罐也很可观;固体燃料以ESBIT为例,每块14 g的燃料可煮沸0.5 L的水,工业酒精则约25 g能煮沸一升水。柴火炉则是就地取材,一开始可以用酒精膏等点燃。

3. 米饭的估量

在低海拔下,一般100g的米约加120g的水 (高度1:1但仍有空隙,重量约1:1.2),煮出220g的饭 (高山上需增加到1.5 - 1.8倍);若使用香积饭,一包重68 g,其中米重60 g,加入150 g的水调理后得到210 g的饭,其实大概就是100 g的米,约合2.7两,所以如果水和米都是你要背的,要吃到同重的饭水和米的总重就会一样。因此除却行程中可以取水的情况,最重要的差别其实在于燃料用量。

4. 三餐食材原则

简单来说:能量密度高、含水量少,以下给出建议的品项:

(1) 早餐和午餐:面包、饼干、麦片、含水量较少的糕饼、快煮面、即时粥等。

(2) 行动粮:能量棒、营养棒、坚果、果干。可怜一点也能当午餐…

(3) 晚餐:干燥米 (购买或自行制作)

配菜:小鱼干、干燥鱿鱼、豆轮、花生米等

调味料:粉包,少油少酱包

蔬菜:干燥蔬菜或四季豆、青江菜等含水量较低的品项

肉类:山下先烫过并干燥的肉品,或真空包装的种类

脱水食物事实上也能自行制作,且并不困难。使用脱水干燥机烘干处理后再以真空包装机封口即可,若要包装含较多液体的食物则可先冷冻处理,但以轻量化的角度还是建议选用干燥的熟食。这样制作的干燥食品可以减轻达70%的重量,要煮这些干燥食品前可先泡水再煮。

5. 净水装置

必备登山装备的介绍,超轻量登山野营的一些技巧

多数的时候我不论水质都喝生水,多数溪流的水质确实不错,但若是高山水池实在需要多加考虑。除了基本的纱布过滤掉大型的杂质和生物,一般的净水设备有分物理性和化学性。化学性的就是投药剂,通常会含碘;物理性的又有分采用活性碳过滤和更高级的使用陶瓷滤蕊,陶瓷滤蕊可以去味,且病毒细菌通通滤掉,但直接拿来滤死水基本上都会塞住,因此退而求其次,活性碳的还是较为实用也较轻巧,多数过滤后都能达到饮用标准,不须再煮沸。

其他

前述装备只是涵盖了装备最主要的部分,爬山时多观察也能看到一些小诀窍,简单列举如:

钱包:除了不要带零钱,也能换成轻量化小袋。

头灯:改用超小手电筒夹在帽缘,或用锂电池的款式来减少电池携带量。

脚架:就地取材或采用能组合三支登山杖的小配件。

以上对一个轻量化使用者来说,每个小细节都值得思考。

声明: 买户外 定位于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提供精心挑选促销户外装备以及促销信息。驴友从户外装备的品牌,价格进行筛选决策,为你节省出宝贵的时间。 买户外为你推荐最好的户外装备品牌、户外用品品牌,告诉户外用品哪个牌子好,是你选择户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参考户外网站。 玩户外,上买户外! 本网站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由于受条件限制,如有未能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或作者不同意该内容在本网站公布,或发现有错误之处,请与本网站联系 (本网站电子邮箱为help@maihuwai.com),我们将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时予以更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点此投稿

0条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姓名 (必填)
邮箱 (必填)
网站

暂时木有评论